正在加载中

当心!你的私人对话,正在被语音助手窃听

2021-12-07 11:53:35 王雨墨
当心!你的私人对话,正在被语音助手窃听


去年 “脸书数据泄露”事件还历历在目,今年又有多家科技巨头如谷歌、微软、苹果、亚马逊相继承认其语音助手产品在监听用户。

今年8月,微软修改隐私条款和相关内容,承认员工和供应商会收听Skype与Cortana的语音数据和录音,来改善微软产品和服务的语音识别、翻译、意图理解等。而在此前不久,美媒也曝料过,亚马逊雇佣了上千名员工收听和分析被其发售的“Echo”智能音箱录下来的对话。

尽管几大科技公司都官宣尊重用户隐私,其员工不会获取用户的姓名、通讯方式等信息,但这些用作数据分析的对话内容是否经过去标识化处理,我们不得而知。

所谓去标识化,是指通过对个人信息的技术处理,使其在不借助额外信息的情况下,无法识别个人信息主体的过程。

为什么各大科技公司都会直接采用监听用户语音信息作为训练样本来改善产品功能呢?难道就真的只有提升用户体验这一个原因吗?

竞 争 的 实 质

其实,各大科技巨头会直接利用用户的语音数据去改善产品,不仅是因为各个国家对语音数据的立法还不完善,而是为了在最短时间内提高用户体验,增强用户黏性,其瞄准的是智能语音技术的落地应用这个巨大的蛋糕。

据市场研究公司Canalys的分析师称,到2019年底,全球智能音箱市场的销量有望突破2亿台。国内外的几家科技巨头都在激烈争夺智能音箱的市场。因为语音助手完全有可能引起近三十年来用户界面和技术平台的第三次重大转变。

第一次是在上世纪90年代的互联网的产生,网页给了我们点击的功能,我们可以用鼠标点击按钮和超链接浏览网页。

第二次是十年前左右的智能手机的推广,提供了触摸、滑动等手势功能,用应用程序App代替了网页。

每一次重大改变不仅提升了用户与机器的交互方式,而且也推动了新型公司的崛起以及各大公司重新攻城略地划分市场。如果不能在第一时间抢占先机,只能被迫选择离场,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曾经占领手机市场半壁江山的诺基亚。

当语音助手这种新的媒介出现后,必然给全世界带来新的冲击,在电脑和手机平台已经分配好的份额会再次被打破。

原来,互联网和智能手机都需要用户去学习和适应一种与技术进行交互的新语言。而语音助手提供了更方便的内容访问方式。语音带来的变化可能会比从互联网网页端转向手机移动端带来的变化更具有颠覆性。

因为通过声音的交换,不需要任何训练,用户只是自然地说话就好。更重要的是,语音助手解决了很多场景的智能设备功能痛点,如智能家居的操控、辅助驾驶的交互等等。

目前,智能音箱市场处于群雄逐鹿状态,每个产品都各有千秋。如果可以成功抢占语音助手市场,就相当于控制获取信息的重要门户如搜索引擎、浏览器和移动终端等。这么巨大的诱惑,哪个公司会不心动?

在各个市场已经呈现巨头垄断格局,能突出重围的机遇可遇而不可求——几年前,谁也不会想到抖音的出现,将信息的载体从文字转向视频,使得抖音在短短两三年间突然崛起并保持野蛮生长的趋势,更令人惊讶的是,抖音不止在国内风靡,在国外也是爆炸性增长。这就意味着,过去在网络平台和移动平台竞争上取得阶段性胜利的企业们,必须努力守护住自己现有的“领土”。

美 中 不 足

目前,没有一家公司能推出完美的语音助手。

亚马逊Alexa在智能音箱领域处于优质地位,但其移动终端占有量不足。

谷歌搜索引擎用户数量世界第一,使其语音助手在回答用户问题方面更胜一筹。

Siri虽然作为语音助手的鼻祖,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因为接入第三方应用 API 需要冗长的业务谈判,其所支持的第三方应用依然较少。

虽然目前互联网和移动端的大量内容还无法被语音助手去访问,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公众的注意力会主要被语音内容所吸引,内容也会逐渐语音化。想要赢得竞争,各个公司都在不断提升其人工智能的核心功能,帮助产品更好地理解用户指令,并做出相应的举动。

硬件方面同样如此,麦克风越来越灵敏,扬声器不断优化,再加上日益增强的处理能力,都提升了用户感受。各大科技公司都希望自己的语音助手产品可以嵌入用户的生活和工作,使他们很难转投其他品牌的怀抱。从目前变化莫测的市场形势来看,预测鹿死谁手还为时尚早。

虽然厂商们竞争得如火如荼,可是对于消费者来说,不仅关心产品的功能性,而且非常重视数据的隐私性。所以,尽管科技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便利,但我们无法预知先进科技是否也在侵犯我们的生活隐私。

防 范 措 施

说到底,隐私是一个人应该被保护的东西,没有人希望自己的隐私暴露在他人面前,但是事实却很难像我们所希望的那样。

如果有用心险恶的人在你毫无防备的时候,控制了你的语音音箱,从而导致了一系列我们不想看到的结果,如个人数据被盗、欺诈性购买、敲诈勒索等。这背后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和财产损失有谁可以估计,又由谁来买单呢?

总之,面对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便利,我们在享受的同时,也千万别忽视背后随之而来的问题。

虽然我们能做的不多,但给大家提供一些防范方法却是可以的,以帮助大家降低隐患发生的几率。

1、用户如果不允许“默认开启麦克风”,这种“窃听”其实无法实现。对于那些压根没有语音功能却要求授权麦克风使用的应用程序,消费者尤其需要提高警惕。

2、需要重视语音助手的授权和隐私说明,关闭不必要的授权,这不仅对人工智能方向的程序适用,对所有产品都适用。

3、各场景都尽量设置密码,最好密码不要一致。密码可以保护语音助手完成涉及家庭安全、个人数据、财务或健康记录等任务,建议用户直接不把这些信息与你的语音命令设备连接起来。

对 厂 商 的 期 望

同时,我们期望厂商本身也加强自律,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对未授权的信息,即时删除。另外,需提前明确告知用户数据可能被用作体验改善计划,而不应该设置为默认允许,因为“凡是没有被用户清晰确认过的默认行为,都涉及隐私安全”。进而,厂商在更新迭代现有的语音音箱的同时,可以重新设计麦克风设备,以限制人类听不到的超声波输入范围,或通过识别和取消携带它们的特定信号来阻止听不见的命令。

这一系列的信息泄露的丑闻,可能会为互联网公司敲响警钟,他们需要更加谨慎地处理用户的隐私问题,才能推动行业正向、积极向前以及增加消费者的信心。作为消费者的隐私保护之路可能才刚刚开始。

本文由苏宁财富资讯原创,作者为苏宁金融研究院见习研究员李怡文


标签: 摄像头 社会
400-806-9611

周一至周日 9:00-18:00(仅收市话费)

售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