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
警惕隐私保护被妖魔化:监听是个伪命题
2020-03-30 王雨墨
对公众来说,提高对隐私保护的意识是一件好事,但由于恐惧而拒绝技术的利益为时已晚。 《圣经新约》中有一句名言:“上帝归于上帝,凯撒归于凯撒。” 但是最近,在一个舆论漩涡中,人们推测Internet平台App可能会“监听”用户并相应地进行推送,因此出现了对私有信息保护的妖魔化,因此在每个人都弄不清产品推荐的算法技术之前, 他们没有事实依据地集体陷入“监控”怀疑逻辑。 从3月18... 查看全文
-
多款APP被怀疑窃听用户隐私,手机版“窃听风云”是真的吗?
2020-03-28 王雨墨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手机已经成为当今人们生活中最不可分割的物品之一。 可以通过手机轻松实现通讯,购物,点菜等。 但是,您是否遇到过以下情况:一旦您说出要吃的东西,手机订购软件就会弹出建议; 当您说出要购买的商品时,手机页面会准确显示广告。 有时候,这种情况不免让人怀疑,手机真的与我们连接了吗? 还是可以“听到”我们的想法?最近,一篇名为《隔屏有耳,记者耗时3个月测试,美团饿了么是否在‘偷听... 查看全文
-
信息裸奔时代,不仅被各种App监听,还帮上市公司狂赚96亿
2020-03-14 王雨墨
你被APP偷听过吗?你是否经常发现,自己刚刚谈论了一个话题,一些APP上就给你推送话题相关的广告或者其他内容?3月18日,有媒体报道称,饿了么和美团疑似出现App麦克风“偷听”情况。随后,美团和饿了么均回应称:“偷听门”是无端猜测,该行为不存在。但实际上,APP确实利用我们的信息获取了不菲的利益,以美股上市公司汽车之家为例,2014年——2018年,汽车之家靠销售线索获得了96亿元的收入。信息被泄... 查看全文
-
外卖软件“偷听门”折射公众“信息泄露焦虑”
2020-03-12 王雨墨
你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刚说了想吃什么,手机里就蹦出了它的推荐;刚说了要买什么,就出现了广告。可是,手机怎么知道你刚刚说了什么呢? 《IT时报》记者耗时3个多月的时间,通过模拟用户使用场景,对安卓手机、苹果手机、苹果平板电脑上的饿了么和美团外卖进行多轮测试。从测试情况来看,在随后数分钟到数小时的时间里,出现相关推荐的概率高达60%-70%。这个结果,有些惊人。(3月19日澎湃新闻)首先,有不同... 查看全文
-
夫妻网上贩卖个人信息俩月赚5万,个人信息犯罪产业化
2020-03-02 王雨墨
最近(2019年3月5日),大庆公安成功终止了一个犯罪集团,该集团入侵了活跃在互联网上的公民的个人信息,涉及河北,山东,天津和其他省份的许多人。 于万杰成功控制了14名犯罪嫌疑人,消除了4条完整的犯罪链。 在犯罪嫌疑人中,庄某和万某是一对夫妇。 两人通过联系并在线上网购买了个人信息,并在他们建立的多个微信群组中出售了利润。 仅两三个月后,他们就获得了非法利润。 约5万元。犯罪嫌疑人通过互联网收集买... 查看全文
-
医械产品暗藏上网卡,被判赔3000万元
2020-02-29 王雨墨
近日,在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一审中,内蒙古富瑞医疗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富瑞股份”)的控股子公司起诉无锡赫斯克勒医疗器械医疗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富瑞股份”)。 对于专利侵权,给予一审判决赔偿金3000万元的结果。 出乎意料的是,判决书显示赫斯克尔在其医疗设备产品中安装了4G无线网卡,而设备所在医院的负责人对此没有任何先知。 在这方面,医疗器械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和个人医疗信息安全问题,来自国家医疗... 查看全文
-
反窃听真的是有必要的吗?
2020-02-23 王雨墨
反窃听真的是有必要的吗?探逊科技 2019-02-08 10:01:00在电影《窃听风云》中,香港警方刑事情报科的窃听小组,可以在目标不开机的情况下,唤醒对方的手机,使之成为一个窃听器。而实际上,这已经是相当普及的技术。在情报侦查行业,使用技术手段监视调查一个人,术语叫做“给他上手段如果你被“上了手段”该怎么办? 在情报侦查行业,使用技术手段监视调查一个人,术语叫做“给他上手段”。这当然... 查看全文
-
活跃在身边的间谍份子,教你如何反间谍,反策反
2020-02-07 王雨墨
活跃在身边的间谍份子,教你如何反间谍,反策反探逊科技 2019-01-28 10:01:00“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只有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改革发展才能不断推进。”你知道什么是国家安全吗?当前,我国面临哪些安全威胁?教你如何反间谍,反策反?山东青岛,一名男子在夜色中潜伏到我军航母基地周围,暗中观察着军舰的停泊和进出港动态,并通过电话和网络不断将这些信息发送给境外某间谍。广东... 查看全文